鉅大鋰電 | 點擊量:0次 | 2019年03月26日
充電樁為什么會制約新能源汽車發(fā)展
新能源汽車,尤其是電動汽車,充電問題一直是制約其普及的一大痛點。小編根據用戶出行場景,將充電場景分成三大類:在家充電,外出充電和意外充電。
下面就根據在家和外出這兩個充電場景,結合充電樁的建設和運營,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根據充電聯盟統(tǒng)計的數據,截至2018年9月全國已累計推廣充電樁83.8萬個,其中公共樁28.9萬個,私樁55.3萬個,私樁配建率為69%。
根據終端交強險數據顯示,2015年-2018年累計推廣新能源汽車將近200萬,說明目前市面上的這些充電樁是遠遠不夠的(當然,插電混動對于充電樁的依賴相對較低)。同時,公共充電樁中,交流慢充樁的比例還是偏多,直接導致充電效率和充電樁的使用率偏低。
以下是目前公共充電樁可能會遇到的問題,燃油車占位;充電停車費太高,尤其是慢充樁充電停車費;充電樁分布很散,找不到;充電樁質量問題,充電問題很多等等。
下面根據私樁配建及公樁建設和運營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阻礙和問題,重點做一個論述。
01
私樁配建
目前私樁配建的流程大致如下:
現場勘測
物業(yè)溝通
電力報裝
上門安裝
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出問題,就會導致充電樁無法安裝。當然最大的前提是你得有固定停車位。以下是充電聯盟2018年前八個月的統(tǒng)計數據,可以發(fā)現,目前私樁配建比例并沒有很高,主要原因也基本上都是上面講到的一些環(huán)節(jié)出了問題。
02
公樁建設和運營
目前公樁建設最大的挑戰(zhàn)是需要有大量的資金投入。以下是投資建設公共充電樁的成本分析。核算下來,一個7KW的公共慢充樁成本在1.55萬,1個60KW的公共快充樁在15.6萬。
除了前期大量的資金投入之外,后期的運營維護維護成本也是非常大的,如果終端是智能樁,可以通過遠程OTA升級的話,運營管理難度相對較低,否則都是傻瓜樁,那基本就是雞肋樁了。
同時,據不完全統(tǒng)計,目前市面上大大小小的公共充電服務運營商有50余個,如此多的運營商,勢必導致終端整體管理相對混亂,同時用戶的公共充電體驗也會大打折扣。
2018年12月21日,國家電網公司、南方電網公司、特來電、萬幫四家充電巨頭在河北雄安新區(qū)簽署合作協議,以合資公司形式結成強大聯盟,合資公司暫定名稱為河北雄安聯行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雄安聯行”)。
這也和充電主管部門一直聲稱的“推動國家級充電服務平臺的整合發(fā)展”不謀而合。該充電平臺的構建,相信會在一定程度上推動電動汽車市場的普及。
小結
不管是隨車樁的建設安裝還是公共充電樁的建設和運營,從目前來看,都存在諸多阻礙和問題,這也是制約新能源汽車,尤其是電動汽車發(fā)展的一大瓶頸。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充電的便利性也可以部分消除用戶對于續(xù)駛里程的焦慮,也希望國家相關部門和新能源主機廠,可以重視充電業(yè)務的發(fā)展。當然,從目前來看,正在穩(wěn)步推進當中。
上一篇:新能源汽車的前景究竟如何
下一篇:沒了補貼新能源汽車怎么生存